介入治疗阻塞性黄疸

由原发胆管结石或残余结石、良性肿瘤性狭窄、手术、慢性炎症、感染、损伤、胆管囊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腔的狭小,胆汁排泄受阻,造成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而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进一步引起肝功能损伤、衰竭甚至继发感染等一系列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消化道症状如腹胀、纳差、腹痛、腹泻等;尿黄,大便可为黄色或白陶土样改变;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凝血功能障碍等。适应症:

外科或内镜治疗失败者;

外科术后残余结石,或肝外胆管结石有临床症状者: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外科术后胆道狭窄、T管不能拔除者:

慢性炎症所致胆道狭窄;

损伤或特异性感染导致的胆道狭窄;

良性狭窄拒绝外科治疗者。

首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了解胆道阻塞程度、范围、部位,通过球囊导管对狭窄处扩张、置入引流管或支架行引流或内外引流解除黄疸。此外,PTC下可以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理后进一步对原发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