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科普,您知道多少?
2020-11-16 09:47:14宣传科
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适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国际红新月会、国际输血协会推崇的献血形式,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无偿献血。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临床输血之用。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4%-10%,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2-3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需要7-10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为了保证献血质量和对献血事业的管理,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鼓励健康的公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补充需要的血液及相应成分。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一、献血的主要益处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1. 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 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男子献血有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这种说法尚缺乏依据,未获得国际公认。
4.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二、献血前注意事项
1. 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暂住证、驾驶证、社保卡、士兵证、军人证、护照等身份证明。
2. 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 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注意,献血前不能吃鸡蛋!
4. 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 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 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 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 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
9. 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10. 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蛋白质过高的食物,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
11. 献血前要吃早餐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三、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1. 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10分钟。
2. 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 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 注意针眼处1-2天内不要沾水,保持清洁。
四、献血后运动注意事项
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献血后喝茶禁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因此有饮茶习惯的朋友,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可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既可解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